聯系我們 |
咨詢熱線:021-60712992

新聞資訊

當前位置: 主頁 > 新聞資訊

上海第一電子秤:人心就比如一桿秤,心黑了,生意肯定難做好。

人心就比如一桿秤,心黑了,生意肯定難做好。
    做生意就是要相互信任,體現信任的就是一桿秤。人心就比如一桿秤,心黑了,生意肯定難做好。如果人們不再依靠公平秤,互相信任,那么公平秤就會無人問津,乃至沒有設置的必要。
?
    在徐匯區龍華菜商場的一角,有一根艷麗的橘紅色立柱,較為惹眼。走近一看,這根立柱頂部向左延伸的桿子上連著一個顯現屏,顯現屏下面吊著一個秤盤。

    原來是一臺懸掛式自助公平秤。不過,雖然看似一般,實則大有來頭,可謂上海“第一臺”——2011年,作為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,200家集貿商場先后設立了自助式公平秤,龍華菜商場這臺是最早被送進菜商場的一批。從此,一待就是六年,至今還在為大眾效勞。

    2011年投入使用的第一批自助式公平秤還在發揮余熱,一同一落,見證人心的“秤”準不準

    六年并不長,但對一臺懸掛式自助公平秤而言,它現已跟著稱重而重復了數萬次的下沉、抬起,這“一同一落”的背后,見證的是商場的誠與欺,人心的公與貪。

    對于緊靠自己貨攤的這臺公平秤,林翠華坦言,六年來的心境像“過山車”。2011年,這臺公平秤偏偏落在了她的水產貨攤旁,讓她很難習慣。“別人看到了,還認為我秤不準,經商要做四肢!”林翠華告訴解放日報·上觀新聞記者,她曾向菜商場提過意見,但由于公平秤并沒有設在她的貨攤前,歸于“公家的當地”,被駁了回來。

    不到一個月后,古怪的工作發作了,林翠華竟然主動找到商場管理方,說要感謝公平秤!道理很簡單,公平秤有公信力,許多買完菜的人都來稱一下,路過水產攤,說不定就看上哪條魚,趁便買了。如此一來,公平秤反而成了給林翠華帶來客流的輔佐??吹搅执淙A的生意變好了,周邊的攤主也活躍打報告,要求在他們鄰近也裝上公平秤。

    公平秤的優點,不只是帶來客流,帶來的,還有信任。
上海第一電子秤:人心就比如一桿秤,心黑了,生意肯定難做好。
    徐匯區商場監管局的相關擔任人告訴記者,從2015年至今,該局僅接到3起關于集貿商場短斤缺兩的投訴告發,并且全都與水產、海鮮無關,都是關于定量包裝商品的問題。

    “裝了大半年后,就沒啥人去過公平秤了。”林翠華表明,時刻一長,老顧客都很信任她,乃至有人覺得在她那里稱完重,如果再去過一下公平秤,是對她的不尊重,會欠好意思。

    從2001年龍華菜商場開門經營,林翠華和她的老公就現已開端經營水產貨攤,雖然每天起早摸黑,搞得渾身魚腥味,但小日子卻是跳過越有奔頭,如今每天的經營額安穩在2000多元,還在上海的中心城區買了房。

    “人心就是一桿秤,心不準了,生意肯定做欠好。”林翠華相信,如果每個商戶心中都有“公平秤”,顧客都會看在眼里,記在心里,自己的日子肯定會跳過越好。

    一些自助式公平秤就設在水產貨攤前,一新一舊,對比出供需關系改動

    小小一臺秤,見證了人心,還見證了商場供需的改動。

    其實,2011年前,不少集貿商場里都有公平秤,為何還要專設自助式公平秤?在葉家梁看來,這首要是由于消費需求的變遷,他擔任的電子秤企業出產了上海第一批自助式公平秤。

    葉家梁說,近年來,上海水產商場的消費量不斷添加,由于水產品價值遍及較高,秤不準簡單引發膠葛,因而對公平秤就有需求。

    然而,老的一批電子秤問題不少,比方使用時刻長了,準頭缺乏,要常常校準,乃至現已被損壞或篡改;又比方大多設置在菜商場門口,間隔水產貨攤較遠,來回不方便,一些攤主會以路上有“貓膩”為由,不認公平秤的成果;還有些公平秤的管理員“胳膊肘往內拐”,會袒護商戶。因而,新的自助式公平秤,一方面質量要過硬,保證公平,另一方面布局要合理,不讓消費者嫌費事。

    首先要考慮的是防盜和防篡改,讓自助式公平秤的稱重成果無懈可擊。比方,秤盤與內部線路板結合處扣有一次性的塑料鉛封,每個都有僅有的數字編號,只要被外力損壞,鉛封便會損毀。一起,秤內設有專用的防篡改IC芯片,只要出產廠商可更改內部數據。其次是防潮和防銹蝕,由于要常常和水產品“過招”,所以自助式公平秤的秤盤要用優質的不銹鋼,主板則要涂上一層特制的涂料;還要防蟲,每臺自助式公平秤的機身和秤盤連接處要設計一層保護罩,既不影響稱重,又能防止蟲子爬入秤內部。

    在實際的設備過程中,考慮到一些商場場一切限,因而2011年這批自助式公平秤還呈現了兩個版別:懸掛式和平放式,前者經過“空中作業”,相對更節省空間。為讓稱重成果更奪目,以往的顯現屏面積被至少添加了一半以上。

    一些公平秤開端變得愈加高檔,增設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等功能

    從古至今,“結尾”是不依靠公平秤

    跟著時刻推移,公平秤自身也歷經了滄海桑田,它們的姿態在不斷改動,但保護各個年代公平信義的責任未變,與此一起,與人心的比賽也未曾畫上休止符。

    1994年,國家技能監督局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一紙告訴,宣判使用了上千年的桿秤“死刑”——由于使用這種秤做弊的方法有十幾種,導致大量短斤缺兩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事情發作,所以在大眾交易中限制使用桿秤,逐步將其篩選。

    時刻后退七年,桿秤現已遭遇危機,當時,國家主管衡器出產的輕工業部規則,從1987年4月起,全國的桿秤廠將一概中止產銷30千克以下的木制桿秤,取而代之的是鋁合金、銅合金作桿的秤,原因是木桿秤制作工藝落后,易受氣候影響而失準。

    跟著桿秤的衰敗,質量安穩的雙面顯現繃簧度盤秤、機械磅秤、電子秤等得到了廣泛應用。不過,由于技能水平仍不行完善,公平秤不公平的問題仍長時間困擾著消費者和監管部分,比方近年來盛行的芯片做弊。

    不法商販往往經過電子秤內置的開關、芯片和長途遙控器任意操作計量數值,如在電子秤底部設備做弊開關,或將電子秤面板上的功能鍵改裝為改動計量功能的做弊開關,稱量時可虛增重量;一些商販還玩起了“高科技”,在電子秤內設備了遙控接納器,稱重時用它改動計量功能。

    2013年,在質監部分的突檢下,美林閣四平店后廚正在“作案”的一臺遙控做弊秤就被當場查獲。 經專家承認,該做弊秤除了設備有遙控信號接納設備外,一起還存在芯片做弊程序,只要將電子秤關機重啟,輸入一組特定的開機密碼,再按下特定的按鈕,就能使稱量分別虛增10%、20%和30%。

    所幸,跟著技能的不斷進步,人心的不斷向善,公平秤正變得越來越“大公無私”。

    “電子稱的公平只是一個起點,結尾應當是整個商場的公平,一切人心的公平。”徐匯區商場監管局局長俞曉紅坦言,如果一個社會極端依靠公平秤,那么這個社會的誠信程度將非常堪憂。反之,如果人們不再依靠公平秤,互相信任,那么公平秤就會無人問津,乃至沒有設置的必要。

    文章標題:上海第一電子秤:人心就比如一桿秤,心黑了,生意肯定難做好。(轉載請注明出處)

相關產品:

91ph在线